当前,新一轮大国博弈对矿产资源的竞争愈发激烈,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海外主要矿产资源投资目的国纷纷祭出“促进本国产业链发展”的民族保护主义大旗,要求我国在其资源投资项目中增加相关冶炼、加工环节的投资,保护本国资源的出口,对我国战略资源的获取形成极大的扰动。 对于大国博弈引发的资源竞争,必须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视角看问题,必须认识到只有在强有力的大国外交保障下,互惠互利的资源获取才能得到保证。因此,未来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必须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出发点,与资源所在国政府、企业间达成互惠互利、共荣共生的经营联合体,充分保证投资所在国民族资本的利益,方能形成长期、稳定的资源获取来源,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 一是加强中国特色现代化金融的建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金融必须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相比现货市场,金融资本必须得到足够的“敬畏”。据中国期货协会的相关统计,2024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额619.26万亿元,同比增长8.93%,是当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6倍。而“敬畏”之下则是对规则的认真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方案等方面的修改建议。今后一段时间,大国博弈、极端地缘事件更可能给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乃至颠覆性的冲击。近年来,黄金与美元指数的同向走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因此,未来在大国博弈中,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理论研究,加强金融体系的调整,实现金融服务于实体的产融结合新概念。 二是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打造、培养行业全产业链“领头羊”。我国金属矿产资源领域乃至整体矿产资源行业里缺乏“领头羊”,无法形成市场竞争的有效合力和长效化的资源市场控制力,无法在国际商品市场中有效博取话语权。由此强烈建议国家相关领导、管理部门尽快梳理行业企业现状,加大战略性矿产资源行业整合力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大行业研究力度,吃透、看清行业竞争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全产业链布局为核心,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打造、培养行业产业链的“领头羊”。 三是坚持资源长期可控能控思路,谋定长远可持续竞争力。须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快制定我国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的行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国内矿产资源找矿力度,持续增强和稳定我国国内资源的重要“压舱石”作用;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间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鼓励海外矿企“抱团取暖”,不断强化在手矿权资源开发等措施,努力实现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海外保障能力的可控、能控、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