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方大萍安钢铁安源炼铁厂烧结一车间脱硫脱硝工序现场,技术人员正紧盯显示器上的各项数据,仔细调整着引风机参数。经过一系列操作优化,曾经耗电量居高不下的脱硫脱硝系统,如今正以更节能的状态稳定运行。 “这可不是简单的参数变动,每一个调整都藏着降本增效的‘密码’。”烧结一车间180m2烧结准备大班副班长李子萍指着屏幕上跳动的负压数值介绍道。脱硫脱硝工序作为烧结生产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去除烟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重要任务,其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环保达标与生产成本。此前,为保证烟气流速稳定,塔底负压需控制在0.8kpa以上,床层负压控制在1.2kpa左右,风量维持在870000m³/小时以上,高负荷运行导致电耗居高不下。 一场降能耗攻坚战迅速打响。该车间组织设备、工艺等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通过反复研究与科学论证,制定出一套精准的优化方案:控制风口氧气含量,调节液位和流量,优化气压比,控制气体负荷,避免气液阻力过大。一系列操作调整后,塔底负压成功降至0.7kpa以下,床层负压稳定在1.1kpa,风量下降150000m³/小时以上,引风机风门开度降低8%,电流减少15A,耗电量显著下降。 “数据不会说谎,节能效果实实在在。”李子萍拿出统计报表说。调整前的2024年,该工序全年用电量达22506927度,单位电耗8.138kWh/t。调整后,今年1-7月份用电量为11412060度,单位电耗降至7.34kWh/t,单位电耗下降0.798kWh/t,累计降低用电金额949839.45元,该项目也荣获企业小改小革一等奖。 “节能降耗不分大小,哪怕只是一度电的节约,也是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烧结一车间副主任张申春感慨道。反复论证后的优化操作,看似细微,实则是员工践行降本增效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精准调控,不仅让设备在更经济的状态下运行,更为企业省下了真金白银。 同样通过技术攻关实现节能创效的还有该厂烧结二车间,他们聚焦降低蒸汽消耗展开攻关,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强化岗位操作、推进设备改造等一系列举措,7月日均蒸汽消耗降至75.4吨,较新目标值减少28.6吨/天,单月节约成本达107250元。 如今,在方大萍安钢铁安源炼铁厂,像这样通过技术攻关实现节能创效的案例不断涌现。从参数调整到流程改进,每一项措施都凝聚着员工的智慧,每一分节约都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