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后期钢材市场运行态势,与会嘉宾将目光聚焦于供需格局、价格走势、产品结构等方面,并一致认为当前我国钢材市场供需格局正朝着“总量合理、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 南京钢铁协会秘书长张秋生详细梳理了今年前10个月国内钢材市场的运行特点,并用“高产量、弱内需、强外需、低库存、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弱预期”来概括。 他分阶段介绍道,今年1月—6月份,钢材市场供需矛盾并不突出,行情主要围绕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关税政策、美联储降息预期等因素展开,国内钢材价格震荡下跌,但由于原燃料价格跌幅大于成材价格跌幅,钢铁企业盈利面持续改善;7月份,“反内卷”政策持续发酵,市场悲观预期明显改善,钢材价格与原燃料价格共振上涨,但原燃料价格涨幅大于钢材价格涨幅,导致钢铁企业利润收缩;8月份以来,宏观驱动有所减弱,市场交易逻辑重回基本面,高供给叠加旺季成色不足、钢材库存持续增长、成本支撑减弱等因素影响,钢材期货、现货价格同步下跌,行业盈利压力进一步加大。 对于后市走势,张秋生分享了自己的判断:“第4季度,在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仍较大,预计年内钢材价格承压运行,普材价格大概率围绕钢铁企业盈亏平衡点波动。” 吴文章预计,今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9.8亿吨,同比下降2.5%;钢材进口量将达到600万吨,同比下降81万吨;钢材出口量将达到11700万吨,同比增长628万吨;粗钢表观消费量将达到8.48亿吨,同比下降4239万吨,降幅为4.8%。原燃料方面,预计今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12.2亿吨,同比下降1.3%。 基于对行业现状的分析和未来趋势的判断,吴文章认为,未来钢铁行业要围绕“固本升级、数字智造、绿色低碳”三大主题,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固本升级,夯实产业根基。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品迭代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适应新需求的高端材料;同时以结构优化提升产业效能,推动企业专业化、融合化发展,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二是数字智造,重塑制造流程。要深度融合数字化、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对传统工艺装备全流程进行系统性改造升级,实现生产、物流、营销、管理等全流程智能化变革。 三是绿色低碳,引领可持续发展。要在持续深化超低排放改造的同时,前瞻布局绿钢与低碳排放钢等绿色产品体系,主动应对“双碳”目标与市场新需求。 袁义宗特别关注到数智化发展对钢铁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数智化转型是驱动钢铁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借助电商平台,钢铁企业可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的协同联动,从而降低运营风险。同时,数智化发展还能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助力钢铁电商平台运用AI(人工智能)算法提供个性化推荐、智能选型等服务,全方位助力客户提升经营效益。 从与会嘉宾的讨论成果来看,虽然当前钢铁行业面临国际经贸摩擦、国内需求待进一步提振等挑战,但大家对行业发展仍有信心,一致认为国家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重大会议对实体经济的重视,为行业筑牢了发展根基,将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