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双焦”期货价格整体延续去年10月份以来的下跌趋势,价格重心持续下移,直到6月份价格迎来止跌反弹。 从运行逻辑来看,上半年焦煤市场持续受到供给宽松压力,致使价格重心不断下移;焦炭价格受成本坍塌影响,跟随焦煤价格下跌。第1季度,国内煤矿生产效率总体较高,春节放假促使煤产量阶段性下滑,但因煤矿端利润空间尚可,春节后复产节奏较快,产量稳步回升。此外,进口端虽无明显增量,但进口量依然维持在偏高水平。高产量叠加高进口量,致使煤供给压力不断攀升,而下游需求恢复节奏相对缓慢,在供强需弱的格局下,市场偏空氛围浓厚,焦煤价格不断下跌,煤矿利润也随之被持续压缩。 焦炭产能一直处于相对过剩状态,议价能力弱,同时因成本塌陷,焦价持续调降。进入第2季度,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加剧了市场悲观情绪,促使商品价格进一步走低。在基本面上,煤供应过剩压力在库存端体现,尤其是煤矿端持续累库,部分区域一度出现煤矿顶库情况,强化煤价下跌预期。不过进口煤量开始逐步下滑,缓解了煤供应压力。第2季度后半段,部分地区因环保政策趋严叠加受“安全生产月”影响,煤矿有减产动作,且煤价已跌至相对低位,下游采购节奏有所加快,矿端库存出现向下拐点,带动“双焦”市场情绪回暖,价格止跌反弹。 煤矿仍有利润空间, 生产积极性尚可 今年前5个月,国内焦煤产量保持较快增速。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今年全国523家炼焦煤矿日均精煤产量为74.94万吨,按照64%的产能占比计算,折合累计产量约为2.17亿吨,同比增加972万吨左右,增幅为4.5%。 5月—6月份的煤矿减产依然无法改变煤炭行业产能相对过剩、供应相对宽松的局势。从市场反馈情况来看,近期煤矿减产更多受环保、安全、地质、设备检修及顶库等因素的影响,减产周期较短,7月份已有部分煤矿恢复生产;煤矿由煤价下跌导致亏损而主动减产的产能占比仍较低。 从成本角度来看,据了解,各煤矿因地质开采条件、煤质禀赋、集团属性等因素各异,原煤成本差异较大,其中吨精煤完全成本超过1000元的产能占比约为24.5%,目前炼焦煤现货价格指数为940元/吨左右,因此可大致判断市场亏损产能在20%~30%,大部分产能仍处于盈利状态,这也是煤矿不愿意减产的主要原因。对于亏损的煤矿,由于固定成本高,煤矿减产将进一步抬高吨煤成本,不利稳定经营。因此,在初期亏损阶段,煤矿不会轻易减产。短期煤价止跌,下游采购节奏加快,预计煤矿复产意愿将增强。 从政策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煤炭行业仍以稳产稳供、保障能源安全为导向,并且此前强调2025年将有序实施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持续增强煤炭生产供应能力,强化煤炭兜底保障作用。 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坚持“以量补价”思路,推动煤产量增加。而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市场对于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关注度增加。 对比来看,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防止恶性竞争;而2025年是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两次存在较大区别。未来即使推进落后产能退出,也将比之前的动作幅度小,并且目前较突出的是电动汽车和光伏行业,对于煤炭行业的影响暂时有限。